- 水泥细度变粗的原因及处理办法
- 作者:江苏翔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点击:1174 发布日期:[2021/04/22]
我公司水泥粉磨采用球磨(Ф3.0*11.0m)的开路粉磨系统,配备合肥设计院辊压机Ф1200×450mm,该系统于2007年顺利投产,台时产量为50t/h,经过一系列改造后台时产量可达到60t/h。但自从2015年3月份以来,我公司生产的各品种水泥,细度都大大超出控制范围,0.045mm筛余达到20%以上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熟料性能的发挥以及水泥成本的控制。为此,我公司针对这一问题深入查找原因,并通过采取调整入磨物料的配方、处理打散分级机筛网以及对调整磨机钢球级配等措施,最终,实现了出磨水泥细度在可控范围内,从而稳定了出磨水泥的质量。
1、水泥细度变粗的原因
(1)5月初,生产厂停机检查,发现打散分级机的筛网有十几处穿孔,导致粗粉与细粉同时进入到磨机内,导致入磨物料的量和粒度不受控。从抽查入磨物料粒度的筛余情况来看,0.2mm筛的筛余物高达85%,远远超过正常范围(正常范围为40%),这就大大增加了磨机Ⅰ仓的破碎压力,从而引起Ⅰ仓粉磨效率低,物料长时间在Ⅰ仓粉磨而出现饱磨空转次数多,细度难控制偏粗。
(2)停磨检查磨内筛余曲线
为进一步了解磨机的研磨效果,我们对磨机进行筛余曲线试验,即在磨机Ⅰ仓、Ⅱ仓、Ⅲ仓每0.5m处取样检测0.08mm筛余,并根据0.08mm筛余情况和筛余曲线如下:
Ⅰ1
Ⅰ2
Ⅰ3
Ⅰ4
Ⅰ5
Ⅰ6
Ⅰ7
Ⅱ1
Ⅱ2
0.08mm筛余(%)
60.0
54.8
48.8
47.0
39.4
40
39.2
35.2
28.9
仓号
Ⅱ3
Ⅱ4
Ⅱ5
Ⅱ6
Ⅲ1
Ⅲ2
Ⅲ3
Ⅲ4
Ⅲ5
0.08mm筛余(%)
23.2
15.2
14.4
14
19.7
15.6
14
12.1
12.0
仓号
Ⅲ6
Ⅲ7
Ⅲ8
Ⅲ9
Ⅲ10
Ⅲ11
0.08mm筛余(%)
11.8
13.6
6.0
5.2
4.8
4.4
从磨内筛余曲线图可以看出,细粉仓Ⅲ仓,研磨效果差,细度粗,由此可判断钢球级配不合理。
2、解决办法
(1)处理打散分级机筛网穿孔问题
6月23日起停磨检修,针对打散分级机筛网穿孔的部位进行修补,对损坏严重的筛网进行了更换。
(2)调整磨机钢球级配
停磨后,进入到磨内查看情况,发现磨机Ⅰ、Ⅱ仓有窜球的现象,Ⅰ、Ⅱ隔仓板有几处穿孔,这是导致Ⅰ、Ⅱ仓有窜球的主要原因。进入Ⅲ仓检查,发现仓内的钢锻量较少(球面低于正常高度),导致了研磨效果差。查明原因后,我们把磨机内的钢球和钢锻全部倒出,按要求重新进行级配,适当补充钢球和钢锻的量。随后,安排维修人员焊补隔仓板,对损坏严重的隔仓板进行了更换。
3、效果
经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后,在连续开机一周后停磨,重新检查磨机的筛余曲线,同样在磨机Ⅰ仓、Ⅱ仓、Ⅲ仓每0.5m处取样检测0.08mm筛余,并根据0.08mm筛余情况和筛余曲线如下:
仓号
Ⅰ1
Ⅰ2
Ⅰ3
Ⅰ4
Ⅰ5
Ⅰ6
Ⅰ7
Ⅱ1
Ⅱ2
0.08mm筛余(%)
45.6
36.1
30.1
25.6
24.3
23.1
22.1
22.6
19.5
仓号
Ⅱ3
Ⅱ4
Ⅱ5
Ⅱ6
Ⅲ1
Ⅲ2
Ⅲ3
Ⅲ4
Ⅲ5
0.08mm筛余(%)
16.8
13.7
11.2
10.6
10.2
9.6
8.1
7.3
6.5
仓号
Ⅲ6
Ⅲ7
Ⅲ8
Ⅲ9
Ⅲ10
Ⅲ11
0.08mm筛余(%)
4.9
3.6
3.0
2.5
2.3
2.0
从水泥磨磨内的筛余曲线可以看出:入磨物料的粒度大幅降低,Ⅰ仓的破碎能力大幅提高,Ⅱ仓的粗磨能力发挥良好,Ⅲ仓的研磨效果较好,出磨水泥的细度也达到我们控制的要求。此外,经过此次检修后,出磨、出厂水泥的0.045mm筛余都能控制在12.0%以下,对稳定我公司的水泥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
4、结束语
降低水泥粉磨细度,能够让水泥熟料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,混合材的掺入量会得到相应的提高,从而降低水泥的生产成本,实现降本增效。
- 上一篇:超细粉煤灰的试验报告
- 下一篇:正确选择滤袋节约运行成本